English
大赛学院奖
《通感之境》丁栋樑
图片赏析
视频欣赏
作品说明

本作品探讨了一种未来的可能性:人类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和量子计算机技术实现了意识上传,但并没有完全脱离本体,而是形成了一种通感的状态,能够同时感知本体和上传体的感受,却又不完全属于任何一方。这种状态是一种新的存在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挑战。作品受到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的《缸中之脑》思想实验的启发,借用了他提出的超级计算机和缸中之脑的设定,但又有所创新和拓展。

作品由三部分组成:意识载体、超级计算机和感知之门。感知之门是作品的核心,它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屏幕,它反映了意识载体的情感状态,通过二进制符号的变化来表达。这些符号既代表了虚拟世界中的事物,也代表了真实世界中的事物。感知之门同时也是一个通道,它连接了本体和上传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让它们能够互相感知对方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意识载体产生了一种游离于两个世界之间的第三种状态,既不完全属于本体,也不完全属于上传体,而是介于两者之间。这种状态给意识载体带来了一种新的感觉,也给观者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角。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对未来脑机连接后虚实相接的世界进行了想象和展示。

作品通过心跳这一元素来增强这种状态的表现力和冲击力。心跳是意识载体生命力和情感波动的象征,也是声音可视化的手段。它驱动着感知之门上二进制符号的变化,让观者能够听到和看到意识载体在虚实之间游走时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心跳也是作品空间中唯一回响着人类生命特征的声音,它提醒着我们,在这个脑机连接后虚实相接的世界里,我们还有什么是真实而不可替代的。

专家评语

班陵生(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

作品《通感之境》试图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大背景下,通过数字化手段,以数字造型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一幅关于意识游离的未来图景。
在我看来,作者通过基于认知、知识和真实性问题的思考,以批判的眼光反思现实世界和经验认知的关系。在提问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是否真实,这个世界是否只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幻觉这一命题的同时,向我们展现了作者关于认知意识游离于主体和它者的想像,在难以名状的边界中建造作者所期待的通感之境。